精選文章

華碩

臺股上市公司華碩(ASUS)作為全球知名的3C資訊產品公司,其營運表現和市場布局備受關注。以下是華碩的市占率、主要營收組成、主要客戶占比、外銷占比、主要競爭對手及最近財報分析:

0.0.1 華碩市占率

華碩在全球及特定市場皆佔有一席之地: * 全球PC市場: 根據IDC數據,華碩在2025年第一季的全球PC市占率為6.3%,位居第五。在2024年第二季,其全球PC出貨量市占率提升至7.2%,重新回到前五名,主要歸因於遊戲PC的亮眼銷售成績。 * 全球PC出貨量: 2023年第二季,華碩全球PC出貨量市占率為6.5%。 * 台灣商用PC市場: 華碩在台灣商用電腦市場表現強勁,2023年以36%的市占率穩居龍頭地位。其中,商用筆電市占率達30.4%,商用桌機更高達39.2%,兩者皆為市場冠軍。2025年第一季,華碩在台灣的商用桌機和商用筆電市占率分別為46%和27.5%,均位居第一。 * 電競PC市場: 華碩在電競領域維持全球領導地位,2025年第一季電競PC市占率突破30%。截至2023年第一季,其全球電競品牌市占率約為30-40%。 * 創作者筆電: 截至2021年12月,華碩是全球Nvidia GTX/RTX創作者筆電第一品牌,市占率達27.7%。 * 印度市場: 2023年,華碩在印度消費性筆記型電腦市場的市占率達到17.8%,位居第二,並預計在兩年內將市占率提升至25-30%,以成為印度第一大PC品牌。 * 印尼市場: 截至2018年底,華碩在印尼消費性筆電市場的市占率為41.8%,電競筆電(ROG子品牌)則為57%。

0.0.2 主要營收組成

華碩的營收主要來自電腦產品和零組件,手機業務佔比相對較小。 * 2023年: 個人電腦 (PC) 佔總營收63%,零組件佔36%,智慧型手機佔1%。 * 2023年各季度營收組成: * 第一季:PC 59%,零組件 40%,手機 1%。 * 第二季:PC 64%,零組件 34%,手機 2%。 * 第三季:PC 67%,零組件 32%,手機 1%。 * 第四季:PC 59%,零組件 40%,手機 1%。 * 2024年(預估): 系統產品 (System) 佔60%,開放平台 (Open Platform,含零組件) 佔38%,AIoT 佔2%。 * 2025年第二季: AI伺服器營收占比已超過15%。筆電業務預計在2025年仍將佔總營收的51%,是營運核心支柱。

0.0.3 主要客戶占比

根據華碩2022年年報,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合併公司並無單一客戶的銷售收入佔合併營業淨收入10%以上。這表示華碩的客戶群相對多元,沒有過度依賴單一主要客戶。

0.0.4 外銷占比(區域營收分布)

華碩的營收主要來自海外市場,其中亞太地區是最大貢獻者。 * 2023年: 亞洲地區佔45%,歐洲佔32%,美洲佔23%。 * 2024年(預估): 亞太地區佔47%,歐洲佔29%,美洲佔24%。 * 2025年第二季: 亞太市場營收占比從第一季的47%上升至55%,歐洲佔23%,美洲佔22%。其中,美國市場約佔美洲出貨量的10%至15%。 * 產能移轉: 為了應對貿易緊張和關稅壓力,截至2025年第二季,華碩已將超過90%輸往美國的PC和主機板產能從中國轉移至泰國、越南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此外,伺服器生產線也預計於2024年第四季底前在美國開始運作。

0.0.5 主要競爭對手

華碩在各產品線面臨多個國內外競爭對手: * PC和筆電: 聯想(Lenovo)、惠普(HP)、戴爾(Dell)、宏碁(Acer)、蘋果(Apple)、三星(Samsung)。 * 主機板和零組件: 技嘉(GIGABYTE)、微星(MSI)、華擎(ASRock)。 * 電競掌機: 微星(MSI)、聯想(Lenovo)。 * 雲端運算和AI: 亞馬遜(Amazon)等全球頂尖科技巨頭。

0.0.6 最近財報分析(2025年第二季)

華碩於2025年8月13日公布了第二季財報,並提供了對第三季的展望: * 營收表現: 第二季品牌營收達新台幣1,740.1億元,季增29%,年增28%。若以合併營收來看,第二季營收達新台幣1,880億元,季增27%、年增29.7%,創下近年單季新高紀錄。 * 獲利能力: * 毛利率:第二季為13.81%,或12.4%。受到關稅政策調整與新台幣升值影響,毛利率與營益率雙雙下滑。 * 營益率:第二季為4.17%,或3.4%。營業利益為新台幣78.4億元,年減32%;或新台幣59.59億元,季減48%,年減44%。 * 稅後淨利:新台幣98.06億元。 * 每股盈餘 (EPS):第二季為新台幣13.2元,優於市場預期。 * 上半年累計EPS:新台幣30.2元。 * 業務亮點: * AI伺服器與電競產品: 第二季AI伺服器營收占比已超過15%,電競產品與AI伺服器出貨量年增均超過40%。其中,顯示卡年增超過50%,主機板年增20%。RTX 50系列顯示卡已佔VGA出貨比重達75%。 * AI PC: 2025年第一季,AI PC出貨量較前季成長超過三成,佔整體筆電營收首度突破雙位數。華碩在Copilot+ PC領域已取得x86平台第一品牌地位。 * 伺服器業務: 儘管第一季受到GB200產品轉換影響,營收佔比略低於目標,但隨著3月底GB200開始放量出貨,第二季營收佔比明顯提升,全年目標維持接近15%。B300與GB300系列產品預計將於第三季底開始量產,首批出貨客戶均來自北美。 * 未來展望: 華碩預期2025年第三季PC業務將季增5-10%,零組件與伺服器業務將持平於上季。公司對達成4-5%的營益率目標仍有信心,並已透過與EMS合作將輸往美國的產能多數移往東南亞生產,以因應關稅問題。

總體而言,儘管華碩在2025年第二季面臨新台幣升值和關稅等外部因素影響導致毛利率和營益率下滑,但在AI伺服器和電競業務的強勁帶動下,營收創下新高,且上半年獲利表現仍佳。公司持續看好AI PC及AI伺服器市場帶來的成長動能。

1 1120828

華碩商業部門裁員訊息使股價下跌2%。

2 1120826

華碩近期股價已成長逾400元,部分觀點認為係各股輪番炒作AI題材,目前藉由華碩公布AI伺服器訂單炒作,惟華碩2022年伺服器營收約100億元,佔比約2%,即使樂觀估算AI伺服器需求使伺服器營收倍增,亦不過使營收成長2%, AI伺服器銷售消息恐怕本質上係炒作題材,而非營收成長的訊號,至於Ally掌上游戲機市占第一之消息,消費性市場競爭激烈,目前看不出該產品的護城河,亦係炒作題材。

由2023Q1營收組成電腦(64%)、零組件(34%)及手機(2%),影響公司營收的大宗,還是下游商電腦、板卡存貨消化至疫情前水平,重新拉貨應可使下半年營收重新回到疫情前水平,估計明年派發股利15年,後年22元,以股價413元估算殖利率約4%。

華碩持有3,000股,成本105萬餘元,每股約350.02元,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已發行7億餘股,現價413.00元,淨變現值123萬餘元。股淨比為1.40,同比轉為成長,存貨週轉率連續增加3次,營利連續衰退5次。

華碩代號(2357)

筆電、伺服器及主機板產品具明顯景氣循環,故採取波段操作。預計於短期營收較長期衰退時出場。持續注意第二季財報是否能轉虧為盈激勵股價持續上揚,如果AI伺服器能貢獻營收。

2023Q1營收組成:電腦(59%)、零組件(40%)、手機(1%) 2022Q1營收組成:電腦(66%)、零組件(33%)、手機(1%)

3 1120729

觀望第二季財報是否轉虧為盈,激勵股價持續上揚,如果AI伺服器能貢獻營收,於短期營收較長期衰退時出場。

華碩股價388.0元,短期營收較長期減少約7%,市場預計第二季因庫存打消將轉虧為盈。

112年5月法說會預測PC第二季QoQ達20%。據該公司公布112年6月30日營收資料第2季營收為1,157億351萬餘元,較第一季營收111,397,781,000元,成長約3.87%。

4 1120724

華碩因伺服器訂單能見度達至明年,股價連二日漲停至366.0元。

5 持有核心業務

華碩(2357)成立於1989年,

主機板及高階電競筆記型電腦2022年市佔率為全球第一名。

聯全球專業電競顯示器市佔第一。

筆電連續19年蟬聯台灣銷售冠軍!

消費型筆電全球市佔率12%,除了在台灣及香港,東南亞地區的印尼、泰國、越南及歐美國家的波蘭、羅馬尼亞亦取得第一名,在其他區域亦取得佳績。

6 營收比重

顯然2023年電腦營收衰退嚴重。

其中電腦可以區分為電競型(50%)、消費型(40%)、商用及教育型(10%),而零組件則包括主機板和顯示卡。

周刊王CTWANT |張心瑜華碩20日發布搭載全新世代HGX H100 8-GPU AI伺服器ESC N8-E11,以及全面支援Intel/AMD平台與PCI Express的繪圖處理器(GPU)伺服器ESC8000、ESC4000系列等產品,市場詢問度攀升,伺服器接單滿至明年。

華碩除了推出ESC N8-E11為輝達HGX H100 AI伺服器,另外還推全面支援英特爾、超微平台與PCIe的GPU伺服器ESC8000、ESC4000,而客戶也可採用液態冷卻方案(D2C),大幅降低資料中心功耗使用效能(PUE)。並指出,因應快速成長AI、高算力需求,小型企業、大規模資料中心都可使用。

華碩日前也宣布將成立全新NUC(新一代運算單元)事業部,接手英特爾迷你電腦事業,共同擴大在AI和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領域的發展。

7 1120513

112年第一季財報顯示,存貨較期初減少181億餘元,退款負債減少30億餘元,顯示存貨已逐步去化,惟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270億餘元,合約負債僅增加2億餘元,營收仍未見到成長動能。雖然前景看似暗淡無光,惟股淨比目為僅1倍上下,如視作景氣循環股,或許是建倉時機。

8 111年8月法說訊息事後評析

財訊快報 2022年8月11日

華碩Q2獲利邁入谷底,EPS 2.6元,上半年EPS 16.6元,H2營運回升(公司是否表面樂觀誤導投資人)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PC品牌大廠華碩(2357)週四(11日)公告半年報,

第二季受到黑天鵝亂竄干擾加上PC、顯卡庫存暴增,市場陷入殺戮,該公司EPS驟降到2.6元。不過,公司強調第二季已是谷底,下半年業績將回升,獲利也會較第二季改善。該公司針對第三季的展望揭櫫PC業績將比第二季成長15-20%,零組件季增率則估0-5%。(第三季eps8.27,公司尚有誠信,惟第四季轉盈為虧5.14元。)

除了產業面臨高庫存殺戮之外,第二季還有中國封控以及俄烏戰爭等黑天鵝衝擊,影響華碩4、5月業績出現衰退,至6月份才回升為正成長。總計第二季品牌營收為1152億元,符合內部目標,季減10%,年減4%,營業利益19.61億元,季減81%,年減達86%。

業外方面,第二季因有歐元與人民幣較多,匯兌損失達6.99億元,但轉投資亞旭則實現損平,下半年可望轉盈;總計華碩第二季稅後盈餘18.96億元,季、年雙減逾八成,EPS 2.6元。其中,因庫存調整壓力較大,提列跌價損失,毛利率降到12.2%,營益率1.7%。

累計上半年2431.72億元,營業利益達120.34億元,稅後盈餘123.26億元,EPS為16.6元。

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在週四召開的線上法說會中指出,上半年華碩達成PC優於產業平均10%的目標,第一季華碩PC出貨成長18%,市場衰退6%,第二季華碩衰退5%,市場則衰退達15%,預估第三季市場可能衰退15%之多,華碩則力拼比同期有小幅度成長。(事後盈利為負,是否係達到)

此外,在外界關心的庫存方面,華碩第二季庫存水位持續季增4%,達2062億元,庫存週轉天數180天。華碩表示,隨著下半年旺季來臨,成長性放大,存貨將得到合理收斂。

9 111Q1 買股前分析

本月營收較上月減少14.69%,已連續1個月減少,累計營收較前期增加10.63%,法說會簡報預估下季個人電腦營收減少 10%,零組件營收減少10~15%,本季營收組成為個人電腦66%、零組件33%、手機1%,保守估計下季營收將減少 11.55%(=10%66%+15%33%),按本季每股營利14.37元估計下季營利將減少1.65元至12.72元,預估全年每股淨利為52.94元(=14.78+12.723),再據股利配發率為70.02%(42/59.98),估計股利為37元(52.9470.02%),估計殖利率為11.25%(37/現價329元)。持續注意上海封城狀況。111年第1季淨利109億7,491萬餘元(每股淨利14.78元),較上期增長7.40%,營利106億7,587萬元(每股營利14.37元),較上期減少7.24%(減少1.12元),主要係成本較上期增加222億1,015萬餘元(增加29.90元),可能與上海3月底封城致各項成本上升有關;業外損益30億3,463萬餘元(每股業外損益4.09元),較上期增長133.96%(增加2.34元),主要係處分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利益(損失)較上期增加6億9,878萬餘元(增加0.94元)、外幣兌換利益(損失)較上期增加3億1,512萬餘元(增加0.42元)、處分投資利益(損失)較上期增加2億9,391萬餘元(增加0.40元)等,皆一次性業外收入。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股票估值榜

股利水晶球功能總覽

合約負債成長十大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