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宏藝術 (KKL Art, 股票代號:6506)
是台灣知名的展演活動主辦及製作公司,其業務範圍廣泛,涵蓋演唱會、音樂劇、戲劇、展覽等。以下將針對您提出的各面向進行分析:「演出活動收入」往往佔比超過50%甚至更高,特別是在有大型演唱會或音樂劇舉辦的年度,是以,最大風險在於傳染病須禁止公共聚會之風險。
1. 市占率
- 難以精確量化:
由於台灣藝文展演市場規模並無官方或第三方機構進行精確統計,因此寬宏藝術的整體市占率難以給出具體百分比。
- 領先地位:
然而,寬宏藝術在大型演唱會、國際級音樂劇(如歌劇魅影、貓劇等)、以及IP主題展覽(如卡娜赫拉的小動物、侏羅紀公園世界展等)領域,無疑是台灣市場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他們擁有豐富的策展經驗、國際藝人及版權商的合作關係,以及強大的品牌知名度。
- 分眾市場優勢:
在特定類型的展演活動中,例如引進歐美大型音樂劇或策劃國際知名IP展覽,寬宏藝術的市場份額可謂非常顯著,甚至可說是主導地位。但在流行音樂演唱會方面,則與其他大型主辦單位如理想國演藝(Live
Nation Taiwan)、上引娛樂(Muse Entertainment)等競爭激烈。
2. 主要營收組成
寬宏藝術的營收主要來自以下幾大板塊:
- 演藝活動主辦與製作:
- 演唱會:
流行音樂演唱會、古典音樂會、跨年晚會等。
- 音樂劇/戲劇:
引進或製作國際知名音樂劇、舞台劇等。
- 其他表演: 舞蹈、魔術等多元表演形式。
- 佔比最大:
這部分通常是公司營收的核心,尤其是一檔成功的大型演唱會或音樂劇,能為公司帶來可觀的營收。
- 展覽策劃與執行:
- 主題特展:
動漫、電影、藝術、科普等IP授權主題展覽。
- 文創特展: 結合在地文化或生活美學的展覽。
- 穩定收入來源:
展覽通常有較長的展期,能提供相對穩定的現金流。
- 票務代理與銷售:
- 雖然寬宏藝術常與KKTIX、拓元、ibon等票務平台合作,但其作為主辦單位,仍從票務銷售中獲得收入,或透過自行架設售票系統進行銷售。
- 藝人經紀與周邊商品:
- 部分藝人或表演團體的經紀事務。
- 配合展演活動開發、銷售周邊商品,創造額外營收。
實際財報揭露:
通常在財報中,寬宏藝術會將營收區分為「演出活動收入」與「展覽活動收入」,並在附註中說明主要活動項目。以過去數據來看,「演出活動收入」往往佔比超過50%甚至更高,特別是在有大型演唱會或音樂劇舉辦的年度。
3. 主要客戶占比
- 終端消費者:
寬宏藝術的「客戶」主要是廣大的藝文活動愛好者及一般民眾,而非特定的企業大客戶。他們的營收來自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張的票務銷售。因此,不存在單一客戶佔比過高的情況。
- 合作夥伴: 他們的主要合作夥伴包括:
- 國際版權方/經紀公司:
取得音樂劇、展覽IP或藝人演出的授權。
- 場地營運方:
台北小巨蛋、高雄巨蛋、國家兩廳院、展覽館等。
- 贊助商: 企業品牌為活動提供贊助。
- 票務平台: KKTIX、拓元、ibon等。
4. 外銷占比
- 極低或不顯著:
寬宏藝術的業務模式是以在台灣境內主辦和製作展演活動為主。因此,其營收幾乎全部來自國內市場,外銷佔比極低,甚至可說是不具備外銷業務。
- 偶發性國際合作:
偶爾可能會與海外公司合作,將其策劃的展覽或表演輸出至其他亞洲國家,但這通常是個案性質,不會是常態性的主要營收來源,因此在財報中也難以歸類為「外銷」。
5. 主要競爭對手
寬宏藝術的競爭對手依其業務類別有所不同:
- 演唱會/流行音樂主辦:
- 理想國演藝 (Live Nation Taiwan):
全球最大的現場娛樂公司之一,強項在於引進國際重量級藝人及大型音樂節。
- 上引娛樂 (Muse Entertainment):
台灣本土重要的演唱會主辦商,常引進日韓及華語流行藝人。
- 超級圓頂 (SuperDome):
另一家資深主辦單位,引進過許多國際巨星。
- 其他中小型獨立主辦商:
數量眾多,專注於特定利基市場或新興藝人。
- 國際級音樂劇/戲劇主辦:
- 聯合數位文創 (UDC):
聯合報系旗下的文創公司,近年來積極引進國際級音樂劇和藝文展演。
- MNA牛耳藝術:
主要聚焦於古典音樂、芭蕾舞和部分音樂劇。
- 果陀劇場、綠光劇團等:
台灣本土大型劇團,有時也會製作或引進大型舞台劇。
- 大型IP主題展覽策劃:
- 聯合數位文創 (UDC):
在IP展覽領域與寬宏藝術競爭最激烈,擁有豐富的媒體資源和策展經驗。
- 時藝多媒體 (Media Palace):
另一家台灣資深展覽策劃公司。
- 閣林文創 (Grimm Press):
專注於親子、童書IP相關展覽。
6. 最近財報分析
(以2023年全年及2024年第一季為例)
整體趨勢:
寬宏藝術在2023年展現強勁的營運復甦,主要受惠於疫情解封後,藝文展演市場的報復性消費和遞延需求,業績大幅回升。
2023年全年財報亮點:
- 營收大幅成長:
2023年營收達到近年來新高,較疫情期間有數倍的成長。主要受惠於大型國際音樂劇(如《歌劇魅影》)以及多場熱門演唱會和展覽的成功舉辦。
- 獲利能力顯著提升:
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均大幅回升,顯示公司在規模擴大後,成本控制和營運效率有所改善。稅後淨利也從疫情期間的虧損轉為大幅獲利,EPS表現優異。
- 成功案例推動:
2023年《歌劇魅影》重返台灣,票房熱賣,成為年度營收的重要貢獻者。此外,多檔知名IP展覽也持續吸引人潮。
2024年第一季財報概況:
- 營收延續成長動能:
2024年Q1營收通常會較去年同期維持成長,但可能不如2023年同期(基期較低且有大型音樂劇開跑)般爆發性。主要還是仰賴當期是否有大型專案入帳。
- 獲利穩健:
受益於延續的展演市場熱度,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有望維持在相對高點。
- 挑戰與機會:
- 競爭加劇:
各家主辦單位紛紛投入市場,搶奪藝人、檔期與觀眾,競爭激烈。
- 成本壓力:
國際運輸、場地租金、人力成本、藝人酬勞等均有上升趨勢,可能對毛利率構成壓力。
- 活動多元化:
寬宏藝術持續引進多元的展演活動,努力維持市場熱度。
- 潛在風險: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天災、國際政治局勢等,都可能導致活動取消或延期,影響營收與獲利。
綜合分析:
寬宏藝術在疫情後展現了強韌的復甦能力,憑藉其在藝文展演市場的豐富經驗和品牌優勢,成功把握了市場機遇。未來,公司仍需持續引進高票房潛力的國際級展演內容,並優化成本結構,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其在音樂劇和特色展覽領域的領先地位,將是其維持競爭優勢的關鍵。